大陆漂移学说谁提出来的?大陆漂移学说是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于1912年正式提出,并在1915年发表的《海陆的起源》一书中作了论证。因此,阿尔弗雷德·魏格纳被称为“大陆漂移学说之父”。
实际上,早在魏格纳之前,英国哲学家培根就已经得知了大陆有过漂移的痕迹,但可惜培根并没有将大陆漂移与大陆之间的联结结合起来。而在培根之后几近百年的时间里,并没有科学家仔细探究大陆之间可以严丝合缝的拼接。1910年,魏格纳由于生病,在病床上观察世界地图时,发现了大陆之间的轮廓可以对应。
魏格纳观察世界地图的过程中,首先发现了大西洋两边的两大洲的轮廓是可以对应起来的,尤其是巴西东部有一个突出的直角,与隔岸相对的非洲西边的几内亚湾是可以拼凑成一个完整的部位的。魏格纳紧接着又发现巴西沿岸的许多海湾与隔岸相对的非洲西部的许多大陆的突出部分极为对称,魏格纳通过这些现象突然发现,会不会大西洋是导致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分开的罪魁祸首。
大陆漂移的过程:在大西洋产生之前,两个大陆本就是一种块完整的陆地,之后才破裂。由于海洋的原因,逐渐漂移分开,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魏格纳大范围搜集资料,并且以大西洋两岸的南美洲以及非洲为突破口,详细的观察了这两个大陆沿海的形状以及地质结构是否契合。再通过居住在两大洲东岸和西岸的原始生物的习性来综合判断,在过去两个大陆到底是不是一整块。
结果果然没有令魏格纳失望,他发现两者在地质结构以及古生物的习性等方面有着很高的相似度,这进一步验证了他的大陆漂移的假说。为了使结论的准确性得到提高,魏格纳又找到了两岸岩石的资料,以及冰川在两岸所留下的痕迹,最终证明大陆漂移的理论是完全成立的。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
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泛大陆存在及大陆破裂、漂移的证据主要有:
海岸线: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两岸构造: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如巴西和南非石炭——二叠系的地层中均含一种生活在淡水或微咸水中的爬行类——中龙化石,而迄今为止世界上其他地区都未曾发现。又如主要生长于寒冷气候条件下的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诸大陆的石炭——二叠系中,而这些大陆所在的气候带却不相同。